您好,欢迎来到鄂州市中心医院! 集团网

医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院新闻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让长期输液的患者“一针”见笑 ——记市中心医院超声引导下穿刺置PICC导管输液新技术

发布日期:2015-09-16    作者:本站编辑    点击:73667

 

  每个人都曾有过输液的经历,都体会过被钢针针头刺穿皮肤的痛。对于那些需要长期或间歇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病患来说,已经被病痛折磨得苦不堪言,在后续治疗过程中,承受长期反复的打针输液,无疑是雪上加霜。


  针对这种情况,一种名为PICC置管技术被很多医院广泛应用到临床,用来减轻病患痛苦。


  PICC置管技术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一种医疗技术,是将导管经由外周静脉进行穿刺,把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末端,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入口处的深静脉置管术。通俗地说,就是把一种由特殊材料制成的导管由肘窝处的静脉沿着血管推送入上腔静脉与右心房入口处的深静脉上,建立一条连接中心静脉的安全通道。针对外周静脉不好,难以维持静脉输液,危重病人的抢救,后期需要通过放疗、化疗等间歇性治疗,或输液需要超过一周以上的患者,PICC置管技术起到了明显作用。此种技术不仅能够满足各种静脉给药到深静脉,置入的导管还能留置在病人体内2周以上,甚至可达到一年,只需“一针”即可,再需要多次输液的时候,直接从导管一端进入体内,减少了反复静脉注射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并发症,是一种操作简单、使用安全、方便有效的技术。市中心医院在广泛运用PICC置管技术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结合先进的医疗设备,通过临床实际操作,不断进行改良完善,一种新的技术而生———超声导引下行改良赛丁格穿刺置PICC导管技术。


超声引导置PICC导管技术打破“盲”视的阻碍更专业


  市中心医院普外二科,从事多年临床护理的护士长孙静向我们介绍传统的PICC置管技术时说,看似简单的置管技术,因诸多因素影响而变得很不简单。所谓万事开头难,在接触置管技术初期,就经常碰到令人难以解决的问题。传统的PICC置管技术在对病人进行持针进针穿刺前,需要对其血管状况进行详细了解,选择最适合置入PICC导管的静脉血管,确定最佳穿刺位置。首先,操作者要在病人的手臂上捆扎止血带,让血管充盈起来,肘下的贵要静脉、肱静脉、头静脉血管清晰显现;其次,根据显现的静脉血管评估病人肘上血管的大致走向、状态、位置范围和血管深度等情况。只有准备好这些最基本的,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置管操作。皮下组织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静脉血管,要在皮肤上详细了解皮下组织血管的情况,就像是给正在看书的眼睛蒙上了一层纱。在很多时候,操作者看不到、看不清病患的血管,只能通过用手触摸的方式来判断静脉血管在肘上的位置,通过这种不确定的评估是很难准确找准最合适进行置管技术的静脉血管,在后续的持针进针穿刺时,导致穿刺不成功,多次穿刺的结果。临床上对于置管对象的血管条件也有诸多的限制,每位病人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和患病情况,各自的血管也迥异不同。如有的病人血管弹性差、血管不充盈,血管变异交叉多或静脉瓣较多,置入PICC导管困难,甚至置管失败。如何解决这一“盲”点,成为了至关重要的关键。针对看不见、看不清的问题,是不是能够通过借助先进的医疗设备,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让操作者在进行手术时能够清晰地找准、看清病人的静脉血管呢?市中心医院用科研成果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答案。超声引导PICC置管技术,将超声导引设备摆放在方便操作且视野好的位置上。操作者对病人捆扎止血带使其血管充盈,在非无菌状态下用超声探头探查左右肘上血管,探头通过显示屏显示病人的肘部血管状态、大致走向和位置范围、血管深度等情况,可显示细而浅的血管浅表1.5厘米影像,探测深达6厘米的影像并进行深部导引。操作者能更清晰、更直观地了解进行系统专业的分析评估,利用超声导引系统进行评估选择血管,给进针穿刺操作提供了强硬的科学依据。

 

超声引导置管技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安全


  35岁的周女士是市中心医院普外二科的病人,在市中心医院就诊时被确诊为乳腺癌,进行了前期一系列手术的治疗措施后,后期需要定期的化疗来辅助治疗。考虑到周女士的情况,护士长孙静用超声引导置管术对其进行置管。周女士告诉护士长孙静说,新的置管技术让她能舒适地活动自己的手臂,完全不会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病人在接受置管技术后,没有出现术后可能出现的静脉炎及其并发症,既减轻了痛苦,又真正做到安全地保护病人的静脉血管。PICC置管技术置入的导管可以留置在病人体内长达2周至1年。因维护简单,治疗间歇期间,病人可以直接带管回家,不限制手臂的活动,极大方便了病人的生活。护士长孙静说,传统的置管技术会出现不可预料的并发症,而静脉炎是PICC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比较高。这是由于传统置管技术存在着不够完善的地方,以前用传统置管技术置管,穿刺进针点的位置大多是在肘下,在完成置管手术后,需要包裹导管口,导管口处于肘关节处,肘关节处正是活动最为频繁的地方,把导管口包裹在此处,病人经常活动,就会容易出血,久而久之,导管也会渐渐被带出,造成脱管现象。经常性活动还会导致置入肘部的导管与静脉血管进行摩擦,引发机械性静脉炎,出现明显的红、肿、痛等症状。对病人置管口处周边的皮肤进行按压,会有硬邦邦的感觉,病人也会感到明显的疼痛。静脉血管是富有弹性的,高频率摩擦,会使血管逐渐变成条索状,失去弹性,血管壁渐渐变硬,变硬的血管无法进行正常的血液循环,丧失了有效的输液功能,同样导致置管失败。肘下进针穿刺常见的位置是肘下两横指处,在此处进针,将进针穿刺点位置由下到上,包裹导管口位置相应发生转移,导管口置于肘上部位,减少了因活动肌肉与神经的拉扯程度,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不会因为太大的拉扯而导致脱管,同时也降低导管与血管频繁摩擦,病人的舒适度随之增强,直接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率。市中心医院普外二科护士长及其团队通过技术改良,给病人带来了更为明显安全的效果。

 

超声引导置管技术引导导管成功放置更可靠


  护士长孙静还说,PICC置管技术对操作者有严格的技术要求。实际操作过程中,操作者最担心的往往是病人血管变异等原因造成的导管异位。护士长孙静简单地比喻说,人的血管就像一棵大树,生长着许多分支,通过许多远端分支静脉流向心脏,再从心脏回流到各个远端血管分支。由于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分支,在进行引管置管的过程中,容易将导管送入分支,发生导管异位。导管异位以异位于颈内静脉最常见,本应该把导管由肘上静脉沿着血管推送入上腔静脉与右心房入口处的深静脉上,而选择的穿刺静脉并没有按照原定的路线推送,而是被推送入颈内静脉,置管也就是失败的。利用超声引导置管技术,通过超声探头显现血管显影,操作者直视显示屏,一旦发现导管偏离原有轨道,进入了颈内静脉或是其他静脉,可随时调整导管,准确地推置导管与正确的中心静脉连接,极大提高了通过一次手术即可成功的机率。而传统的置管技术,只有在穿刺置管完成后,通过病人前往放射科用X线检查导管尖端位置,才能判断是否置管成功。同样超声导引置管技术在实际操作中,明显增强了测量导管长度的精准度。置入的导管不宜过长也不易过短,置入的导管过长,导管尖端深入右心房会引起心律失常、心肌损伤、心包堵塞,加重病人的病情。导管长度过短导致置管太浅,导管尖端抵达不到上腔静脉末端,就有可能入颈内静脉中,无法按照原定的路线放置,需要重新置管。操作者利用专业的导针器、超导探头对静脉血管状况、血管走向等能作出科学专业的评估,引导穿刺针顺利进入靶向血管。显示屏内清晰的静脉血管显影给操作者对导管长度提供了更为科学的判断依据。


  自超声引导置管技术在市中心医院开展以来,普外二科的护士长孙静及其团队用专业科学的医学知识,为病人创造舒适的环境,以娴熟的穿刺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成功为200多名病患置入,效果明显,受到患者的普遍欢迎。

 

明堂院区地址: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文星路9号

临空院区地址: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孙权大道与将军大道交叉口

医院邮箱:ezzxyybgs@163.com

院办公室电话:027-60660777(工作时间)

明堂院区院办公室电话:027-60660668(非工作时间)

临空院区院办公室电话:027-60876587(非工作时间)

体检中心:027-60660652 投诉中心:027-60660637 门诊导诊台:027-60660537
急诊科:027-60660789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2021鄂州市中心医院 | 鄂ICP备14012483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